为加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、战斗力,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,新和县采取三措施强化村级干部队伍管理。
以“三大工程”为载体,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。通过实施村级干部国家通用语言强化、素质提升、选拔培养“三大工程”,充分利用“双语”支教老师、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员、下沉到村干部等资源充实师资队伍力量,结合实际制定教学计划,利用农牧民“夜校”等平台,对村“两委”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进行每周不少于5天,每天1小时的国语学习;同时在乡镇层面每季度实施1次国语提升;在县级层面每半年组织开展1期国语强化班。并设置“红黑榜”将考试成绩排名、竞赛结果等进行张贴,激发村干部学习热情。综合村、乡(镇)、县委远程培训、集中轮训、函授教育学历提升等措施,采取课堂讲授、案例教学、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,组织在岗村党组织书记(村委会主任)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(村级骨干)进行培训学习,提升能力素质。按照“四个优先”选人标准,结合“托峰”培养计划,通过学历教育、常态培训、实践锻炼、人岗适用、结对帮带培养等方式,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培训,强化政治坚定、确保素质优良。
以结对帮带为推手,增强村干部干事热情。对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,落实“一对一”“多对一”结对帮带培养,每名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队员至少与l名村干部或后备干部结成帮带对子,制定帮学计划、台账、具体措施,明确预期达到的目的,实施捆绑式结对帮带培养机制,到年底对帮带培养情况进行评估,并将帮带效果与驻村干部的基层补贴、评先选优、提拔任职相挂钩,通过结对指导、结对督促、结对巩固,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管理村级各项事务、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,夯实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基层基础。
以末位淘汰为抓手,激发村干部工作动力。由乡(镇)党委与村党组织书记签订任期“履职承诺书”,明确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,并向党员、服务对象、群众作出公开承诺,通过党务、村务公示栏等进行公示,接受干部群众监督。每半年制定任期目标和考核细则,分类量化党员发展情况、“三会一课”落实情况、履职承诺完成情况,年底采取走访座谈、实地调查、现场验收等方式,以《考核打分表》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核,对考核末位的直接撤换。每月初由乡镇党委对各村下发工作任务,由各村“第一书记”根据村“两委”班子副职职责定位,明确每位副职的详细任务、完成时限和预期效果,并报乡镇党委备案,月底由乡(镇)党委组成评估小组,按职责分工及备案内容对每名村干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排名,对相同职责第一次排名末位的村干部进行全乡(镇)通报批评,并做书面检查;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留岗查看1个月,工作任无起色,且再次被排名末位的直接辞退。通过末位淘汰,切实达到激发村干部主动谋划工作的意识,进而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。
[责任编辑:新和县委组织部信息调研室]
|